经济视野融媒矩阵11月10日(梁士超)胡春光,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大兴农场有限公司第九管理区科技示范户,现为富锦市人大代表、大兴农场有限公司职工代表。年和年,胡春光先后接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对于他科技种田致富奔小康的采访,连年来,他兴科技、善节本、扶弱势、共致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人们都亲切的称他为“老胡头”。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引领者提起“老胡头”,在大兴农场乃至建三江可谓是“名人”,由于科技意识强、生产水平高,几十年的水稻种植经验使他成为了创业致富的“领头羊”。“要想科技致富就得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胡春光坚定地说。早在年,胡春光就在大兴农场有限公司的帮助下,与东北农业大学刘元英教授合作,在他家地里试验前氮后移技术,经过三年的试验,他与东农教授终于探索出一整套适合建三江地区水稻种植业的施肥方式,大大增加了肥料利用率,进而达到增产效果,胡春光为前氮后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出了巨大的付出,为建三江水稻事业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在取得成绩之后,胡春光深知现代化的农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所以他更加大胆创新,加强科技应用,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为大家蹚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新路子。年,农场推广侧深施肥插秧机,胡春光毫不犹豫,第一个报名从农场购买了全场第一台侧深施肥插秧机。在肥料使用上,他再次尝试新的突破,当年就尝到了甜头,每亩地节约肥料成本25元,还减少了人工费用和环境污染,产量更是比传统施肥提高了每亩约40公斤。十几年来,胡春光率先试验应用了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侧深施肥技术、侧深施肥插秧机以及变量侧深施肥等新技术、新机械,带领周边种植户发展农业产业,成为了“大名鼎鼎”的科技示范带头人。实施格田标准化改造的先行者针对近年来农业用工荒和各项生产费用上涨的趋势,为了实现节本增效,胡春光另辟蹊径,创新对格田进行标准化改造,用一条路改变了水稻传统种植的格田布局,开辟了格田标准化改造节本增效的“大兴模式”。年,胡春光投入了21万元对自家水田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一条宽4米、长米的田间道纵跨田地南北两端,并将原来的个格田改成了现在的24个格田,实际插秧面积增加了20余亩,秋季可多产粮10余吨,同时彻底解决了土地资源浪费、费工、费时、费力、费水、费钱的六大难题,亩地三年回本,日后年年纯赚。这一改,“老胡头”的知名度更高了,从田间管理,到秋收整地,前来“取经”的农业考察团、参观团等一波接着一波,他们个个赞不绝口,纷纷为“大兴模式”点赞,老胡的农田俨然成为了节本增效的“明星”示范点。建三江分公司、大兴农场有限公司格田标准化改造现场会多次在胡春光家农田召开,全场乃至全局都在学习推广格田标准化改造的“大兴模式”。目前,大兴农场有限公司推广应用格田标准化改造面积达3.5万亩,增加土地实际使用面积3%-4%,直接产生经济效益36万元。用心做好致富传帮带的领路人“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这是胡春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于好的经验和技术,他从不藏着掖着,主动向周围种植户传播。每到夏季田间管理、秋季格田改造等重要节点,他的田地里最热闹,三天两头就召开一次现场会、观摩会、培训会,胡春光便现身说法当起了“讲师”“导师”,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传经送宝”,尤其是侧深施肥、变量侧深施肥、格田标准化改造等新技术,他更是积极推广,结合自身多年应用经验为大家进行分析讲解。在生产期间,他还坚持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到其他种植户田地里进行“手把手”指导,有的种植户种田遇到了“疑难杂症”,他都放下手中的活第一时间赶去帮忙解决,多年来“老胡头”始终发挥着“传帮带”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科技种田之路。连续多年,胡春光积极参加分公司科学研究和示范,开展“双培”传授新科技,累计进行现场传授经验余场次,带动全场余户种植户走向致富路,平均亩产在公斤以上。“老胡头”凭借着先进的生产理念和创新的种植模式,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新业态,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带领更多的人迈向了幸福小康生活,走上了科技兴农致富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