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为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省减灾办近日组织省应急管理厅、自然资源厅、住建厅、交通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气象局、林草局、地震局、黑龙江海事局等部门书面综合研判了3月份全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年的3月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
-年的3月份,全省共发生13次自然灾害过程,其中,雪灾7次,融雪性洪涝灾害3次,风雹3次。灾害共造成受灾人口10.3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06万元。从年度看,年(富锦市、伊春市带岭区和美溪区、嘉荫县、北安市雪灾造成公顷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40间)、年(铁力市雪灾造成6.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65间)和年(宾县、双鸭山市尖山区、集贤县、望奎县、绥棱县风雹造成间房屋损坏)灾情较重(表1);从灾种看,雪灾造成损失较大(图1)。
表1-年的3月份灾情统计表
图1-年的3月份雪灾、洪涝、风雹灾情损失占比图
二、3月份全省自然灾害风险趋势
综合研判,3月份,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略高,降水分布不均、以局地降水为主,主要灾害是暴雪、大风,重点防范冻融引起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暴雪、大风天气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
(一)天气局地存在波动状况。3月份天气逐渐回暖,各地平均气温为-13.1(漠河)~-1.6(东宁)℃,大部地市比常年略高0.5~1.0℃(图6);各地平均降水量为5.3(龙江)~19.1(虎林)毫米,其中6日夜间到8日,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佳木斯东部、双鸭山东部、黑河局地可达中雪。各地 积雪深度为9(安达)~88(抚远)厘米,其中大兴安岭、齐齐哈尔西部、鹤岗东部、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和牡丹江东部比常年少1成左右,其他地市比常年多1成左右(图7);各地大风日数为0.2(新林)~6.1(依兰)天,全省平均大风日数为2天,需重点防范局地暴雪和大风天气。根据近两年同期空气质量白癜风分析,预计3月份全省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如果出现逆温、大风扬尘、沙尘暴等不利天气,或者出现生物质露天焚烧等情况,可能引起关联区域空气质量降低1-2个等级。
图6黑龙江省年3月平均气温距平预报图
图7黑龙江省年3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预报图
(二)自然灾害进入易发期。一是森林草原防灭火风险正常略高。目前,大部分林区被积雪覆盖,北部林区总体雪量少于常年,南部林区偏多。3月份,全省气温略高,降水不均且以局地为主,局地大风日数稍多,预计进入森林草原火险春防期略早,伊春林区春防开始较早且火险趋势偏高,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和牡丹江林区春防期略晚。随着春季积雪融化,林内枝桠、自然枯落物等可燃物的裸露,如遇火情且在大风作用下易蔓延成灾。二是局部江段有发生凌汛风险。3月下旬开始,我省4条大江大河将陆续进入开江阶段,预计嫩江干流尼尔基水库以下部分江段将在3月下旬出现开江,比常年提前2~20天;嫩江支流雅鲁河、松花江支流拉林河将在3月末出现开江。气温逐渐回暖的情况下不会形成大的凌汛,如果出现急剧的气温回暖及明显的降雨过程,嫩江上游、松花江中下游局部江段有可能出现大量冰排顺江而下,易在桥墩、窄道等区域造成冰堵形成凌汛。三是地质灾害进入易发期。3月份,随着气温明显回升,土壤或岩层中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冻融作用会明显显现,受土壤结构冻涨引起的土地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等影响,我省东北部及南部低山丘陵等隐患区域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次生灾害风险较大。一是受雨雪天气和昼夜温差较大影响,长陡下坡、曲线桥梁路段等地段极易形成湿滑、结冰路面,可能引发车辆碰撞和行人撞伤摔伤等道路交通事故。随着道路客运的逐步恢复,我省将迎来复工复运双期叠加的复杂情况,群众出行集中且选择私家车出行方式增多,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风险增加。同时,随着境外疫情发展,境外回流和输入人员可能增多,企业复工复产加剧了人员流动,加之春季暴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机场、火车站等中转枢纽疫情防控和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风险形势进一步增大。二是随着气温回升冰雪开始融化,屋檐、管架和管线、防雨棚等高处形成的冰锥、冰柱易坠落;大风天气易造成户外广告牌倒塌,楼房外墙、玻璃幕墙和户外悬挂设施高处脱落,存在发生砸车、伤人等次生灾害事故的风险。三是气温迅速回升容易造成江面冰层较快断裂,大量冰排顺江而下,对卧泊船舶、浮桥和浮箱固冰通道造成推挤损坏,尖利冰排易对在航气垫船橡胶围裙造成损坏,个别防患意识较弱的群众江面行走存在落水风险。四是雨雪大风天气易造成骨架不稳的老旧、简易蔬菜棚室因雪水结冰出现压塌情况,通风采光不足、棚内温度低易造成蔬菜冻害;畜禽舍因雨雪冰冻,舍内温度剧降易发生动物疫病和其它病害风险。
三、防范工作建议
(一)切实加强恶劣天气预警预报。密切跟踪暴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短临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科学分析研判灾害风险形势,加强部门联动、提前部署,切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重点岗位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坚持突发性灾害事件日报制度。
(二)全面做好灾害防范准备。周密部署春防期间火险隐患排查工作,加大人口居住区、城乡结合部、各类移民搬迁场所、山区丘陵区高陡边坡、公路边坡、建房切坡等隐患区域地质灾害排查力度,做到隐患早排除。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水文和地质灾害监测和预判,运用高空卫星、航空护林飞机和地面瞭望塔等方式提高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判能力,准确分析冰凌发展趋势,及时预报风险。在重点险段实施冰凌爆破措施,扩大冰排断面,增大排冰能力,减少冰凌堵塞,降低凌汛形成的风险。
(三)统筹做好次生灾害风险防控工作。一是强化对重点坡路、路桥的巡控力度,降雪天气时及时启动路面联动管控模式,多部门联动开展重点坡路、路桥和交通节点的清冰除雪工作,及时清理弯路、坡路、桥梁、涵洞、背阴路段等易结冰路面及道路两侧残雪。同时,重点加强运输场站、交通运输枢纽地段,以及省域交界、国域交界地区省外、境外来源疫情监测防控措施。二是及时观察屋檐、建筑物楼体等部位积雪冰凌融化情况,主动清除积雪、冰柱和冰锥,防止发生坠冰伤人事故。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和城市高层楼体外侧悬挂物依法予以拆除,防止大风天气造成设施失稳塌陷、掉落引发人员伤亡事故。三是根据气候预测情况,浮桥、浮箱固冰通道的建设单位、运营单位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