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常住人口达到.8万人,差不多每四个四川人,就有一个在成都。这是中国第四座万级人口大市,超过广州、深圳,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
近年来成都发展迅猛,这一点也体现在年成都百强企业榜单上。总体来看,家企业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4%、24.41%、28.72%。
从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达到51家,营收同比增长10.30%至亿元;民企有42家,外资(独资)有7家,营收占比分别为39.14%、15.58%。
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的有43家,比上年增加5家,其中8家超过亿。榜单前10名的企业合计营收亿元,同比增长23.23%,占比达到46.92%。
蓝润集团排在第五位,营收达到亿元。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以食品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同时还拥有商业、酒店等多种优质资产。管理资产规模超过千亿,业务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趣的是,蓝润集团真正做大靠的是房地产。07年总部迁到成都后,曾在两年间拿下16块地,其中不乏春熙路、人南路等区域高价商业地产。不过此后步伐明显放缓,错失了不少发展红利,近年来亦开始收缩地产业务,进行多元化转型。年前10个月,蓝润地产在克而瑞四川强地级市房企销售榜单上位列第十,销售金额仅有27.58亿元。
创始人戴学斌有过批发猪肉的经历,对于农牧业情有独钟。三年前,以7.61亿元入主龙大肉食,目前旗下食品主业产能遍布全国近30个地区。11月24日,蓝润集团引进中国供销集团(大型涉农流通产业集团)战略投资,这是进一步转型的节奏,近期出现楼盘项目摘名也就不难解释了。
排在第四位的是成都兴城集团,营收达到亿元。主营业务包括金融、建筑产业、城市开发、文体旅游等,先后打造了成都市东部、南部共56平方公里城市副中心及天府广场、双流国际机场等0多个城市重点项目。截至年8月底,集团资产总额达到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1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全年营收预计超过亿元,有望跻身世界强。
通威集团以.35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在第三位。得益于火爆的光伏产业,通威股份市值达到.41亿元(截至12月2日),位居四川民营上市公司第1名。创始人刘汉元身家一年暴涨亿,以亿元财富超越刘永好家族(亿元),首次成为四川首富。
有2家企业营收超过千亿。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排名第二,新希望集团蝉联第一,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净利润.79亿元。同时也是成都第一大民营企业、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它以.亿美元排在年《财富》世界强第位,实现四川本土企业“零的突破”。
去年得益于“猪周期”上行,新希望营收、净利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26.32%;净亏损64.01亿元,同比下降.89%。面对巨额亏损,公司选择“豪赌”,募资81.5亿元继续养猪。此举能否迎来“希望”,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