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白癜风好治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905531.html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程浩东莞报道
“东莞制造业发展多年,分工已经很细了,但技术岗位上仍相对缺人。”在谈起目前的技能人才招引“痛点”时,运时通(中国)家具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金珠深有感触地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随着产业升级的加速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但这类新型技能人才总量不足,人才供给存在难题。对“世界工厂”东莞而言,新型技能人才短缺正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一个现实问题。
为解决人才发展“痛点堵点”,日前东莞市印发《关于持续推进“三项工程”深化“技能人才之都”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年底,东莞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将达到40%,推动万人实现学历技能素质提升。
技术型人才短缺问题凸显
近年,广东省制造业加快迈向智能制造转型,虽然降低了对大量普工的依赖,但对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当前,广东省制造业技能人才呈现出“三多三少一稀缺”的状态,即低级多、高级少、大龄多、青年少、单一技能多、复合技能少、新兴产业技工严重缺乏的情况。懂得智能化设备的技能型人才未来将是转型后制造业最“缺失”的人才。
对于制造业重镇东莞而言,目前东莞市人才总量达.4万人,位居广东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一。其中,制造业人才总量超过万人,占东莞全市人才比重超过40%;高层次人才18.3万人,占人才总量的7.1%。
虽然人才总量可观,但东莞同样面临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根据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编写的《东莞人才发展报告》,目前东莞制造业从业人员超过一半的制造业技能人才仍处于初级工水平,整体人才结构与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相较于普工,东莞的工厂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更显得迫切。数据显示,在东莞市先进装备、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等样本企业中,对大专以上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占各自产业对学历、技能人才需求总数的比例均超30%。
东莞市睿鑫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云刚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现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技能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脱节现象。以睿鑫服饰为例,目前企业的技术骨干以70、80后为主,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就业观念已经发生很大改变,许多年轻人不想进入工厂,因而真正成为技术骨干的人才并不多。一旦这批70、80后技术骨干返乡,邓云刚担心,未来5—10年生产制造一线工人中,技术骨干将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
“我们依托多年在床垫领域的丰富经验,以科技创新驱动采用新工艺,开发新材料,但这也加大了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黄金珠表示,目前时运通已经着手智能床垫的开发,但一些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地,引入难度较大。
“现在,人力成本在不断攀升,而且招工也挺难,特别是一些技能型工人更难招,生产旺季时,我们的技工缺口挺大。”东莞富锦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亦表示,目前该公司有员工名,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约30%左右,未来公司实施智能制造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依托“人才地图”实现精准引才
面对企业提出的引才“痛点”,目前东莞市已陆续推出系列政策。去年12月,东莞市发布《东莞市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年)》,重点引育战略科学家团队、博士专业人才、拔尖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技术技能人才。
东莞在日前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三项工程”深化“技能人才之都”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出,为进一步解决企业人才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结合东莞的产业实际,摸清产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将绘制全市技能人才、全国人才分布图,推动人才地图与产业地图、招商地图匹配,强化人才对产业的赋能。
今后,东莞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发挥人才地图精准导航作用,鼓励东莞企业与市内外技工院校、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实施“产业链对接专业群”,提高人才引育的有效性,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事实上,为解决技术人才紧缺问题,不少东莞企业已提前布局谋划,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育与引入。
广东科视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有名员工,其中技能人才占比约10%,在高技能人才引入和培育上,科视光学一方面通过从内部挖潜、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发现和培育后备人才。
“今年4月我们与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上开始探索,提前布局了解高校人才状况,校企联动培育研发人才。”科视光学董事长王华介绍,今年企业引入了70名员工,其中技术服务类有20人,随着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后续将继续引入更多高技能人才。
当前,东莞正全力深化建设“技能人才之都”,通过持续推进“三项工程”,东莞力争到年底,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40%。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是东莞要破题的短板,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战略顺应了智能制造转型发展需求。下一步东莞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技能人才引进培育“路线图”和相应配套政策,同时,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鼓励企业稳岗扩岗,留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技能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