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佳木斯市为例,农村公路建设,对城乡发展

城乡存在差距,不仅因为城市与农村的功能、分工以及发展模式等条件的不同,也有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性的原因。虽然农村主要承担农业生产任务,致使农村天然的要远离城市才能提供足够的生产空间。

但是,农村居民对生活条件、配套设施的需求却逐渐与城市居民趋同,在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

城乡发展

缩短城乡空间距离

在此背景下,在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加快农村公路经济发展,能够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实现高效的运输网络,提高城乡居民流动效率,促进农村居民的生产以及消费,形成“城乡生活圈”,活跃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

东风区从年-年共申请到国家项目共计26项,项目总投资万元,申请到改造资金74万元,年农村路网改善工程6项,新建里程23.1公里,项目总投资万元,申请到国家补助资金万元;年农村窄路面加宽工程5项22.6公里,项目总投资万元,申请到国家补助资金万元;年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4项,51.2公里,项目总投资万元,申请到改造资金万元。其中乡级安防5条34.2公里,村级安防9条17公里。

农村公路的建成通车,对地方经济拉动贡献率每年在1个百分点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缩小了城乡差距,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

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在我国公路的建设中,城市公路无论在公路等级、公路规制以及技术水平方面都高于于农村公路。这是由于一方面城市公路使用率远远高于农村公路,而且由于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的“呼吸”方式比较固定,容易形成车流高峰,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公路建设要求越来越高。

现如今,农村发展迅速,城市与农村居民交流频繁、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电子商务在农村全面普及、乡村企业不断发展,这些巨大变化都对农村公路产生巨大压力。所以,农村公路的建设能够不断提升农村交通运输的承载能力,提高农村交通运输的运载效率,直接促进农村与城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让农村更加适应越发频繁的经济活动,提升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经过富锦市对农村公路的改造升级,辖区内11个乡镇公路全部达到通乡标准,个行政村通畅率达%。建设县道、乡道以及村道,分别为3条、条以及条。

富锦市为针对农村公路狭窄路面拓宽工程投资万元,改造农村公路30.1公里;实施安防工程、路网改善工程,投资额分别为万元、万元,实施里程分别为.5公里、4.7公里;富锦市农村自筹.2万元资金用于四级农村公路建设,在富锦市的不断努力下,农村公路网络越来越完善,质量越来越高,缩短了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农村公路建设带动农民致富

提供就业岗位

由于佳木斯市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逐年增加,工程项目涉及乡村众多,在工程建设中为了节省人工成本,节约管理成本,农村公路项目多会分包给当地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直接为当地农村居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农村务工人员可以在家门口工作,这极大的节省了农村务工人员的交通开销,增加了务工人员的纯收入。由于农村公路项目多在乡村周边施工,施工人员的日常餐饮、娱乐等活动促进了当地农村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样能够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可以说,农村公路项目为农村居民收入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佳木斯市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为当地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多万元。佳木斯市共筹集资金达15.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条、.24公里,白色路面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32%。全市共有68个乡镇和个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80多万农村人口的出行状况得到了改善。

快速发展的农村公路建设,为当地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农民增加收入达多万元,极大的提升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助力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在乡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一般来说,一个村农民是否富裕不仅与当地农业收成有关,在很大程度上由是否有效益良好的乡镇企业决定。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市场经济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如何能让更多的人们到实地了解企业文化、企业产品,成为乡镇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公路的建设能够改善企业周边的交通环境,使交通更加便利,能够有效吸引更多的人到实地当中来,加强乡镇企业经济交流,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能够直接为企业员工、当地村民带来收入,让农村居民更快的富裕起来。

宋店村乡镇企业较多,经过农村公路的不断改造,乡镇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新建的农村公路路旁坐落着宋店村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其中有25亩黑木耳示范种植大棚。村中组织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示范基地工作,年收入可增长元以上。

这都是得益于农村公路的畅通,村企业才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真正的给村民带来福利。在农村周围的道路,到处是彩色的花朵,延伸到乡镇、村屯的村路就是农民通往幸福的道路。

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第一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物流运载能力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物流运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对物流运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互联网+农业”的背景下,农村互联网物流运输节点已经基本完备,这对农村公路路网的完善程度是重大考验。

只有进一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所有物流运输节点,提供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物流运载平台,才能够应对物流行业产生的与日俱增的压力。朝鲜族外出户较多、农户菜园子闲置较多是金星村的特点也是发展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村两委带动全村老百姓利用菜园子,促进农民增收。

如在汤旺朝鲜族乡红旗村,发展芦笋种植1平方米、将军菊苣草种植平方米。年,红旗村成立了青青草芦笋种植合作社,正常年份合作社产值约为22万元,纯效益可达15万元。

年,红旗村利用宅基地种植将军菊苣草,与养殖场签订供给合同,得益于农村公路迅速建设与升级,物流运载能力持续提高,农作物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基地纯收益达到元。年,金星村集体收入为万元。乡村、居民的积极改变得益于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村区域的物流运载能力,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活动的效率。

加快特色农业转型

乡村振兴的的核心是“产业”,加快产业的发展是提振农村经济的根本手段。在产业基础扎实、完备的基础上,利用好乡村地区文化特色、历史特色、自然特色与产业结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高质量、高收益产业转型,逐渐将地区相关特色品牌化,将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将乡村产业打开新视野、突破新思路,不断发展壮大。

道路平坦,农舍星罗棋布,一眼望去,田园风光令人心情舒畅;在汤原镇,汤原县,北靠山村。北靠山村是一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老工业基地。北靠山村近几年大力发展了“红色旅游”,在该村修建了“抗”字文化墙,设置了个“风景街灯”,利用“浮雕”、“灯柱”等形式,大力弘扬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红色历史文化和乡村文明的深入挖掘,使乡村文明建设的内涵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

北靠山村的牌子上,不仅有“红色”的颜色,还有一个“金色”的牌子。开发了“红色+历史”、“红色+运动”、“红色+工业”的发展思路,建成了日烘干能力吨的烘干塔;建成蔬菜水果四季采收中心,建成16个大棚,蔬菜水果20个,一年3季,年产吨左右。

采用种植业和养殖业相融合的农业、畜牧、生态、生态三大产业的发展方式,建立了北靠山村的肉牛生产基地。在保证农民收入的同时,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投资与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村里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的经济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旅游饭”也越来越好吃,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