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哥五万里D234235骑记北大荒,全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zgmuyw.com/xinwen/8486.html

引题

骑行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间,除了绿色,更是安全屏障。对,祖国的粮食安全屏障。

今天的行程

日期:年7月17、18日,星期六、日。

路线:从富锦市出发,沿着被人为破坏的国道,骑了几十公里,堪比抗战公路,到达建三江大农场,两天的路程,中途遇雨。

里程:.2公里,累计公里。

累计经过县市:个

所见

一早出了富锦城,艳阳高照,路面看起来还不错。宽阔的二级路真棒。

可但是走了几公里,发现二级路没了,被高速公路占了,只能上这个到处裂口的破路,不过这是正宗的国道,国道,北京到抚远的。

就这破路,应该是一个临时变道,然后就变成了国道。你说那群玩意儿是不是应该拉出去Bi了啊?

到了建三江农场的地界,破路没了。

看人这路,啥也别说了,真是亲妈的。

这建三江农场可是中国最优质的大米主产区啊,这种专业化的拖拉机以前真没见过,专门在稻田里活动的。

在农场吃午饭的时候发现老先生的车辐条被颠坏了好几根。这路真是无语了。好在是在镇里,找个地方先换上几根。

不过车坏了不影响咱老先生的心情,有字儿必须拍照。

路两旁一望无际的稻田,郁郁葱葱。

没树,才是一望无际。

一望无际中,这几个醒目的大字非常震撼。黑龙江可是饭碗的保证啊!

骑了两天,骑了一半儿的建三江农场,可想而知这农场有多大呀!

农场的特色标语,看上去真的挺顺眼,非常和谐。

骑记:北大荒,全村人的希望

《山海经》十七卷"大荒北经"有云:“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东北海应该是渤海,渤海的北边正是东北腹地,肃慎氏是女真、满族、赫哲族等东北少数民族的祖先,这是北大荒最久远的历史注解。辞海关于大荒的解释是:最荒远之地。所以,咱这北大荒也是有文化属性的,当时因为草多,所以多少就被埋没了。

当然,放眼多年前,咱东北确实是个“荒”字了得。以前东北的少数民族多以游猎为主,没有农业,所以山川水草保持的特别好。后来,建州女真崛起,建立大清,随后入关坐拥天下。满清入关之后,作为龙兴之地,东北被他们封闭起来。原因是怕自己重蹈元朝的覆辙,哪天坐不住天下了,还可以打铺盖卷回去继续游猎。但没想到满清一坐就是年,这东北也荒废了年。

清朝后期,饥荒加战乱,中原地区不断有流民踏出山海关,踏上了东北土地,农耕不断地向北扩展,所以北大荒的地理称谓在地图上不断收缩。到建国前,只有松花江、嫩江和黑龙江沿岸为数不多的低洼地还没有被开发,这就是现在北大荒的最后、最确切的地理区域标注。

结束后,几十万军队的安排是个大问题,北方那个老大哥更是个大问题。参照古代戍边的传统,于是几十万军队就开进了那满是荒草和沼泽的北大荒,这就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虽然北大荒号称: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土地极其肥沃。但是当时北大荒的粮食产量并不高。一方面是粮食品种不行,更重要的是这些低洼地经常被水淹,耕地动不动就绝产。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北边老大哥被肢解,威胁大大降低,北大荒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才真正开始。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其实就是挖排水沟渠,排除内涝。仅在建三江农场上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挖了18万公里长得沟渠。内涝被解除,北大荒才真正焕发了生机,肥沃的土地上真正实现了旱涝保收。

硬件设施备齐了,下一步是优化种植结构的问题。以前,北大荒按大规模美式或苏式农场的标准建制,多种植小麦和大豆等作物,主要是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但小麦在东北基本都长的萎靡,麦穗小,颗粒也小,所以产量很低。当时大型农场基本是干着赔钱的买卖,每年的营收基本连机械的折旧和工人的工资都覆盖不了。生活是很艰辛的。

而生活的转折其实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后来,北大荒开发了旱地水稻。这一优良品种,以及把原产于热带的玉米不断驯化,硬是沿着雪线一路北移。现在,水稻和玉米,这两个高产作物基本成了北大荒的主要生产设施,不仅是三胎,基本是十几胎的水平。

这次骑行,基本走过了北大荒的两大腹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这里,你真的能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宽广的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绿油油,在路上走个几十公里,除了农田你基本看不到任何杂毛东西,基本上是几十公里一个农场场部,或是有零星分布的连队。按照行政单位编制,一个农场相当于镇,连队相当于村,当然村之间的距离也有几十公里。所以,地广人稀的北大荒造就了祖国的大粮仓。

我大黑龙江是全国粮食最大产区,万吨。要知道,黑龙江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啥意思?也就是说黑龙江的粮食可以大量调往外省。这就是黑龙江最足的底气。走在农场街头,随处可见那一排排的粮仓,以及那醒目的标语:粮食安全,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线;要把我们的饭碗,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中。这也是全国的底气。有了这个底气,大家才可以全方位得瑟,没事骑个自行车乱窜;或坐在空调间,喝着浓浓的美式咖啡。

可能有位仁兄说了,咱有钱,进口不就得了。你要是马尔代夫居民,可以这么想,因为那地就几千人口,进口几十袋米就够吃了。对于这十几亿人口,靠进口粮食喂饱,风险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随时都有被锁喉的可能,更何况现在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还是美国。它靠三大粮商牢牢抓住世界的粮口袋,靠出口高额补贴鼓励农场主们疯狂种粮出口。美国可不是做慈善,今年年初粮价大涨,非洲多国粮荒,这可不是粮食紧缺,而是美国制造的粮食危机,目的就是遏制与把控。

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粮食,才真正控制世界。为了不受制于人,咱大黑龙江正是在拼尽全力,保障着祖国崛起过程中最基本的安全。必须给她点一万个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