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health.yealer.com/pfb/2021/2021-01-17/m/12588.html
新华社哈尔滨8月28日电题:再战“北大仓”
新华社记者韩宇、何山、闫睿、张涛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数十万名复员官兵和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奔赴祖国东北角,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仓”。如今,又有大批 员干部为了脱贫攻坚,扎根东北偏远农区,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带领群众奔向幸福小康。
(小标题)“北大仓”挖“穷根”
夏末秋初的三江平原,良田万顷,绿色的海洋望不到边。在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登上39米高的瞭望塔,用各色水稻种植成的四幅稻田画尽收眼底,“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字样赫然在目。
就是这片广袤肥沃的黑土地,创造了“北大仓”举世瞩目的奇迹。但也因地处高寒、老龄化严重,不少人因病致贫。黑龙江省20个国贫县里,三江平原地区就有5个。
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批驻村 书记和工作队来到这里,带领群众搞起扶贫产业,志智双扶为这里注入新动能。
61岁的抚远市寒葱沟镇红旗村脱贫户于秀华,走路踉踉跄跄。3年前,她不再为出门谋生计发愁。在村里帮扶下,于秀华在自家建起大棚养花,年种了3万株,纯收入元。
和于秀华一样,很多像她这个年纪的村民为了脱贫而开始忙碌。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脱贫户何士玲说,“摘木耳一小时10元钱,在家门口挣点钱不好吗?”
村里有产业,老百姓守家待地“鼓腰包”。桦南县建成的个扶贫产业项目持续带贫益贫。
今年55岁的卢春生和妻子,在桦南县一家公司负责看护小鸡。“自己从前在南方城市修地铁,现在回来了,两口子去年9个月就挣了8万多元。”卢春生说。
如今,佳木斯市5个国贫县已全部“摘帽”。市扶贫办干部吕国鹏说,从“炕上装懒”到更关心能干点啥,贫困户变化的背后,是奔向美好生活的志气和心气燃起来了。
(小标题)扶贫扶出干群友谊
眼下在“北大仓”, 员干部正接过扶贫接力棒,为乡村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殚精竭虑,把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挂在心头。
换下白衬衫穿上迷彩服,“90后”团干部于新哲来到同江市乐业镇乐业村驻村已近一年。
“来村里后,不知不觉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