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中华张中华抗联第五军政治部主任,

作者:朱盾

他是吉林走出的抗日英雄,23岁当县委书记,牺牲年仅25岁。

生前,他是一位很低调的人。即使多年之后,当我想走近他时,除了那些简略的英雄事迹,我找不到其他任何资料。

当时参加革命,面临很大一个危险是连累家人。只能说,他把家人保护得太好了。我在各地特别是对于他最权威的永吉县档案馆、乌拉街的档案镇志,甚至缸窑镇志(他在世阶段缸窑属于永吉县一区乌拉街),相关资料寥寥。许多资料里,还经常把他和一个叫张镇华的烈士的名字搞混。他们都是抗联五军的重要领导人,张中华还在张镇华的家乡黑龙江宁安县任过县委书记,他们还是好朋友。

张中华烈士,年入党,历任吉东特委组织部长,宁安县委书记,抗联第五军政治部主任,道南特委书记,抗联第五军宁安留守处主任,吉东省委委员等职。他23岁就做了宁安县委书记。在抗联队伍里,他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工作者,还直接指挥了不少打鬼子的胜仗,年受伤被捕后,被敌人杀害于狱中。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最忠诚的儿子。年9月1日,张中华被列入第一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是充分的褒奖和肯定。

张中华烈士(年-)

(一)

古城乌拉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我的第一个职业,曾是乌拉街某单位的法律顾问单位。因此,我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每个村落。我现在才知道,当时坐在松花江边望着如血残阳感怀的我是多么青春。那时我25岁大学毕业,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也觉得未来无限可能梦想无限辽远,我那时不知道,在我梦想开始的年龄,我的一个老乡已经走完他短暂辉煌的一生。

张中华,年出生,在家乡永吉县读完小学、中学之后,于年“九一八”事变前,考入哈尔滨铁路扶轮专科学校学习。

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行动,此刻满洲省委由沈阳迁到哈尔滨,哈尔滨在此时成了东北抗日的新核心。在校学习的张中华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影响下,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揭露日本侵略东北的野蛮罪行,赞颂东北人民的各种反日行动,鼓动大家武装起来保卫祖国。

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哈尔滨,在民族危亡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张中华走上革命道路。他在完成各种任务中表现卓著,被组织吸收为党员,在组织的领导和培养教育下,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年底,组织派张中华到吉东地区,任共青团宁安县委书记,年6月调吉东特委,任共青团特委组织部长。

张中华在吉东特委做团的工作的一段时间,特别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服务在群众中发展党团员,因他工作卓有成效,在年夏,宁安县委书记李范五调任吉东特委组织部长,组织就派他回宁安,继任宁安中心县委书记。

23岁的县委书记,一到任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他继续运用他群众基础好的优势,经常深入到马莲河、卧龙河、卢家屯、北湖头、七间房等地的群众中,他在这些地方发展党、团组织,组织抗日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和地方武装等群众组织。发动、组织群众以各种不同形式,配合与支援抗日军的武装斗争。因他个子高、同群众关系密切,群众都不叫他名字,而是亲热地称他为“张大个子”。

张中华是一个合格的县委书记。在宁安工作这段时间里,走遍了宁安的山山水水,做了许多工作,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年做地下工作的老同志和抗日群众,还能记得他,他们说:张中华是个好同志,他工作积极、热情,肯于帮助同志,有工作能力,既能讲,又能写。他曾亲自给地方武装队的同志们谱写抗日歌曲,大家唱他编的歌,得到了爱国的教育受到了影响。后来这些同志,有的参军上了战场,有的参加了地方工作,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宁安县委共有80多名党员。当时派到苏联去学习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有几十人,仅女同志就有十几名。

年1月,前去莫斯科汇报工作的东满特委书记、第2军政委魏拯民从苏联回来。2月5日,魏拯民就在宁安县委书记张中华的陪同下,到第5军军部会见了周保中。在这次会见中,魏拯民向周保中传达了大会精神以及关于撤销满洲省委,按游击区建立南满、东满、吉东和松江四个省委、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指示,这也是周保中和张中华的第一次见面。

前排正中间为周保中将军

不久,由于敌人对吉东地区的统治越来越严,吉东特委道受了破坏,地方组织的活动也越来越困难了,所以,张中华离开了宁安县委,调到抗联第五军军部工作,开始拿起枪,成为一名抗联的指挥员,这也是他生命里最发光发热的时候。

(二)

在东北抗联,第四、五军成分相对成分复杂,前身是救国军余部和山林队。第五军的领导人是周保中,“南杨北赵吉东周”,周保中和杨靖宇、赵尚志一样都是抗日大英雄。周保中有记录日记的习惯,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比如“八女投江”就发生在第五军。我翻阅了周将军的日记,还是找不到涉及张中华烈士的私人记载,他的家庭是怎么样,他的亲人又在哪里呢?

张中华到抗联第五军即参与五军的领导工作后,任军政治部主任。张中华在地方工作时,群众称他是个好同志,好书记,到部队工作后,他一定是一位很好的干部。他重视部队的思想工作和文化工作,经常给战士讲课,教战士唱革命歌曲,深受战士的敬爱。

这段时间,张中华与三师师长张镇华成为了莫逆之交。张镇华,东北军老兵出身,打仗勇敢讲义气。张中华沉静,内向,爱思考问题。张镇华活泼幽默跟谁都自来熟。遗憾的是,最后“张氏兄弟”都没有战死沙场,但都英勇不屈的被敌人杀害于监狱。

张中华不但很好地完成了政治工作任务,在军事工作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指挥员。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开辟新的游击区,抗联第五军先遺部队开始向中东铁路北转移。为了策应先遣部队向道北转移,张中华同五军副军长柴世荣在宁安积极活动,曾在宁安南部将伪军一个连缴械,得轻机枪两挺,步枪多支,随后又在中东路牡丹江以东袭击敌人的军用列车,毙敌40多名,得战马90匹。

这段时间,吉东特委道受破坏,使地方组织一时处于瘫痪状态。为了恢复与领导地方组织的联系,坚持老游击区的抗日斗争,张中华除参与五军军部的领导工作之外,还在随部队的活动中开辟地方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

东北抗联骑兵队雕塑

年5月以后,敌人对宁安地区的统治更加严密和残酷。在军事上以更大兵力向抗联第五军活动的以牡丹江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地区进行讨伐,实行残酷毒辣的政策。除归屯并户外,在各村屯,每月大肆捕人,日达数十乃至百人。对抗联第五军军部活动的西区,5至7月份连续发动了9次进攻。8月初军部决定:军长周保中向道北转移,以领导主力部队东进。张中华留守宁安,配合兄弟部队坚持老区斗争。应该说留守是危险的,但张中华不避艰险,率领五军留守部队和二军二师部队联合作战,多次与敌人接触,不断打击敌人。

这里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是在代马沟水平站附近小砬子设埋伏,袭击日伪军的军用列车。9月12日,张中华和抗联第二军团长侯国忠,率二军二师四团和第五军警卫营第一连共余人,联合部分反日山林队开展伏击。他们将铁轨扒坏虚放在原路基上,队伍埋伏于小砬子火车道两侧。待载运名日军、余名伪军和战马、物资的军用列车行至铁道破坏处,机车脱轨,列车猛烈冲撞之际,张中华等率伏兵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敌军大乱,伪军有的就地求饶有的四散逃跑,只有日军还殊死抵抗。战斗自晚9时开始至12时,经3个小时激战,共击毙日伪官兵90余人,击伤30余人,死伤战马60多匹,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三)

现在能寻到张中华烈士踪迹的除了家乡,还有就是他的母校哈尔滨铁路扶轮专科学校。

这所学校是为我国铁路系统有组织地统一筹建子弟学校之一,“扶轮”被用作解放前我国铁路中小学的专用校名,凡国有铁路沿线学校统一冠以此名,“扶轮”一词也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而交融的一个显例。年2月,铁道部决定全国各地的扶轮中小学一律改称铁路中小学。我们可以理解,从永吉到哈尔滨,他的父母家庭或者与铁路有关。如果在和平年代,他也许做个“詹天佑”或铁路站长,但在那个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在第二故乡黑龙江为祖国和自由而战的战士!

周保中

年9月24日,周保中率五军军部向中东铁路道北转移途中,在宁安县泉眼头,主持召开了吉东、东满党组织和第五军党委特别会议(亦称泉眼头会议)。参加会议人员有五军政治部主任张中华,二军二师政治委员王润成、参谋长陈翰章、四团团长侯国忠等。会议决定,成立道南特委,张中华任特委书记兼五军宁安留守处主任。会后,周保中率五军军部和教导团第一、第二队继续北进,插进道北同五军主力部队会合。张中华率留守部队在绥宁老游击区坚持游击斗争,统一指挥道南各军的留守部队,领导中东铁路东段道南的绥宁地区及额穆、敦化、汪清、珲春、延言各地党的组织和抗联部队以及南湖头的交通机关等。

泉眼头会议之后,张中华率领五军警卫营一部、五军一师三全部、二军二师五团三连等部队,活动在宁安县第四、第七、第八区等地。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反日山林队的协助下,在贝家烧锅等处多次与日伪军接战。

年底,张中华率领留守部队,突然转到中东铁路北穆棱县,会合二军五师师长陈翰章的队伍,联合“九站”“九彪”等反日山林队,在代马沟又一次袭击了日伪军的军用列车,打死日军人,打伤70余人,车上一个团的伪军在我军猛烈的火力打击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感召下,一枪没放地被全部缴械。

到年初,张中华在部队工作已经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同抗联五军和二军一部分队伍一起,转战于牡丹江东、西的莲花泡、大通沟卧龙屯、兴隆沟、徐家屯、百顺沟、烟筒沟、三道通、三道河子、四道河字、刁翎等地,历经多次战斗,重重打击敌人。在部队中,他既是指挥员,又身先士卒上阵冲杀。同时,在他所到之处,广泛进行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

年3月,张中华率领五军一师三团和二军二师五团从道南来到社丹江下游地区五军军部所在地三道通,参加吉东省委成立大会。年3月14日,由周保中主持在依兰县(今林口县)三道通屯子北头、四道子沟口的张家大房身召开了吉东党组织扩大会议。会议在原道南特委、道北特委和下江特委的基础上,成立了吉东省委,张中华被选为委员。吉东省委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对抗联第五军的游击活动作了新的部署:军部以三道通为据点,保持与中共北满省委及其领导下的抗联各军的联系;第一师在军部领导下,以依兰、方正、勃利为中心,南进到中东铁路沿线,配合二军分遺队向宁安移动,开展旧绥宁区的游击活动,保持与道南留守部队的联系;第二师以依东为据点,向宝清、富锦地区伸张,打通与第四、第七军的联系。同时,将张中华从道南带来的第二军第二师方振声团经整顿补充编为独立旅,并派五军一师三团政委伊俊山为政委,回南满打通与第一、第二军的联系。

按照省委的部署,为更好地配合五军各部队的游击活动,坚持旧绥宁区的游击斗争,张中华在参加省委会议之后仍返回道南,领导道南特委工作,统率活动在该地区的第二、第五军部分队伍和五军留守部队。这时,张中华回到道南曾率五军一师一团,在桦树顶子与白俄伪森林警察队进行激烈的战斗,消灭白俄伪警50余人,获得一些枪支弹药。

同年冬,五军一师派往道南的部队,因活动困难,大部分返回依兰、方正等地。张中华则率五军留守部队继续坚持道南的游击斗争,艰苦转战于牡丹江宇安等地,给敌人以干扰和破坏这时,以牡丹江、宁安为中心的旧绥宁区的斗争环境异常残酷,地方组织和抗联部队的活动非常困难。这期间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最艰难的时期,除了张中华领导的部分抗联部队的活动之外,儿乎没有其他队伍活动,这也使他和他的队伍成了敌人眼里急需拔掉的钉子,他们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年12月,张中华率领留守部队在桦皮沟一带与围剿的敌人遭遇,张中华打到剩下最后一颗子弹,右臂受重伤被俘。日军知道抓到了五军重要领导人,如获至宝,想从张中华口中得到抗联部队和地下党组织的情况,便用各种手段诱降。但张中华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党员,面对任何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不但不提供任何机密,还破口大骂,并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抗日救国有理,抗日救国无罪。敌人的诱降阴谋彻底破产,为了避免上法庭引起影响,敌人将张中华同志秘密杀害于狱中,烈土英勇就义,年仅25岁。

张中华以青春的生命,为革命理想献身。在短暂的一生中,他是为祖国而战的战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